多地放宽考公考编年龄限制,步子不妨再迈大点
文丨布丁
多地放宽考公考编年龄限制,近日引发关注。
据央视网,9月26日,四川眉山市发布的2025年下半年眉山市事业单位招录公告中,岗位对年龄的限制为本科学历要求1986年10月13日及以后出生;研究生学历要求1981年10月13日及以后出生。即本科不超过38岁,研究生不超过43岁。
四川遂宁于同一日发布事业单位招录公告,明确对本科和研究生学历报名者的年龄要求,同样是本科38岁及以下,研究生43岁及以下。退役军人可在规定的年龄基础上再放宽2岁。
考公考编的“35岁门槛”逐渐被打破,并不是今年才有的现象。最近几年,各地早有过不少尝试。
去年公务员国考和省考公告发布后,有媒体梳理发现,已有多个省份将应届硕博士年龄放宽至40岁。像新疆等地,更是把报考县(市、区)及以下机关职位的应届硕博士年龄放宽至45岁。
事实上,对硕博士高学历人群放宽年龄限制,有地方已经实施了十多年。早在2005年,四川已有应届博士年龄放宽到40岁的规定;从2011年开始,湖北、天津、四川等多地,国考的部分岗位,也把应届硕博士年龄放开到40岁。
近两年随着国家对基层工作的愈发重视,不少地方针对特定的基层岗位,诸如优秀村(社区)干部、工青妇专职干部等,已经将年龄限制放宽到40岁及以下,有的甚至放宽到45岁及以下。
可以看到,早些年对考公考编年龄限制的放宽,主要针对高学历的硕博士和部分基层岗位,而今年多地对考公考编年龄限制的放宽,逐步扩散至本科乃至大专学历,对硕博士高学历人才的年龄限制也进一步放宽。
考公考编放宽年龄限制,一方面是适应高学历人才的年龄现状,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某些岗位对工作经验的要求。
应届硕博士,尤其是后者,毕业时的年龄本就偏大。近几年,工作多年再回学校读硕读博的现象增多,他们再次毕业的时候年龄超过35岁很正常。如果仅仅因为“超龄”了,就将他们排除在外,显然不符合公职单位吸收高学历人才的大方向。
展开全文
而像村(社区)干部这类岗位,很依赖工作经验,适当放宽学历和年龄限制,也是适应现实需要。
目前来看,对考公考编年龄限制的放宽,虽说一年比一年进步,但总体上仍显得比较“克制”,惠及的人群和岗位相对有限。要真正打破“35岁门槛”,进而消除整个社会对年龄的歧视,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
部分机关事业单位不肯打破35岁年龄门槛,其中一个原因是,担心中年人进体制内混日子。不同于年轻人,中年人入编后,晋升空间有限,很容易躺平,也不如年轻人好管理。这些考量不是完全没有道理,但只要激励和退出机制足够科学,考核办法让有能者居之,混日子的人待不下去,就不用拿年龄卡人。
大部分的发达国家,并不会对公务员招聘进行一刀切年龄限制,更多是根据岗位需要,设定录用条件。
在美国,联邦层面的公务员职位没有年龄限制,一些州和地方政府可能对警察、消防员等执法部门岗位,设置年龄要求,比如18至37岁等。
韩国,另一个以考公热闻名的国家,设置了考公的年龄下限,即年满18岁即可报考最低的9级公务员,并没有明确的年龄上限。5级及以上岗位,往往要求报考者具备更高的教育背景或相关工作经验,不但不限制年龄,还会在体能测试等方面给予年纪较大者特殊优待。
警察、消防员等执法机构的岗位,对个人身体素质、应变能力等要求比较高,设置一定年龄限制可以理解。对文职岗位不要求年龄,有能力就上,显然更公平,更符合社会发展趋势。
国内多地在考公考编年龄限制上的逐步放宽,给了部分中年人进入体制的机会。希望接下来步子迈得更大一点,限制再少点、范围再宽点,真正破除年龄歧视,为全社会做出表率。
评论